荐读|深刻理解“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具有丰富的内涵
初心,简单说就是做某件事的初衷。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不忘初心”的用法,可以发现,“不忘初心”是一个既具有内在联系而又区分层次的命题,具有丰富的内涵。
首先,“不忘初心”是针对党员个体而言的。
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首次提到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这里提出的“不忘初心”,主要是强调每一位共产党员都不能忘记入党的初衷,要时刻牢记入党为了什么,入党追求什么。
其次,“不忘初心”是针对党的理想信念而言的。
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这里提出的“不忘初心”,主要是强调中国共产党整体队伍不能丢掉信仰、丢弃理想、丢失对人民的忠诚。
再次,“不忘初心”是针对党的奋斗历程而言的。
在2016年“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这里提出的“不忘初心”,主要是强调中国共产党面对过去,要始终不忘党因而而建;面对现在,要始终不忘党因何而立;面对未来,要始终不忘党因何而兴。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郑重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主要是针对党所承载的责任使命而言的。
提出“不忘初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多次提到“不忘初心”?这里面有着深刻的政治考虑,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是基于党所处的历史和时代的时空方位而提出来的。
首先,提出“不忘初心”,针对的是党成立时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激励,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的历程。
先进的理论指导,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革命年代,激励着成千上万共产党人浴血奋战,九死不悔;在建设年代,激励着无数共产党人激情似火,奉献如常;
在改革年代,激励着广大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改革勇气和伟大的改革创新精神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提出“不忘初心”就是要激励全党继续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
其次,提出“不忘初心”,针对的是当今一些党员干部到底丧失了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共产党人总体上依然坚守信仰信念,但随着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日渐深入,世俗化、功利化和物化也侵蚀了一些党员干部。
使得他们淡忘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丧失了理想信念,有的甚至沦为金钱的奴仆、美色的俘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强调不忘初心,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忘记忘记自己的角色定位,要坚守“精神家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再次,提出“不忘初心”,针对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底需要我们党做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强调不忘初心,就是郑重提醒全党,要时刻牢记和重新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样走过来的”、“我要到哪里去”,从而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增强历史担当精神,为继续前进奠定深厚的政治基础和精神力量。
坚持“不忘初心”具有明确的实践要求
要求不忘“本质”。
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她坚持人民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因而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我们党是吮吸着人民群众的乳汁长大的,因此要始终忠诚为民。
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要求不忘“祖宗”。
全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牢牢占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制高点。
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要求不忘“出身”。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之下,力量弱小,任务艰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出身背景,就永远定格在了中国共产党的潜意识中。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而又成就辉煌的路。这个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党是从苦日子里过过的,今天尽管日子不那么苦了,但吃苦的内涵也变了,对吃苦的要求更高了,因此艰苦奋斗的传统永远要发扬下去。
要求不忘“基因”。
中国共产党的基因是红色的,品格是纯洁的,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它已经深深熔铸在了中国共产党血脉之中,成为不可磨灭的品质、品格和品性。
强调不忘初心,要求每一位共产党人都必须追求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必须爱党爱国,矢志不渝;必须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必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并且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求不忘“担当”。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这要求我们党必须以青春之活力、蓬勃之朝气,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始终保持初学者心态、初创者精神,保持一股子冲劲闯劲猛劲,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般的斗志,夙兴夜寐、朝乾夕惕,戒骄戒躁、克勤克俭,以更大的成绩回报伟大的祖国和可爱的人民。
阐释“不忘初心”还可以多角度展开
“不忘初心”还可以多角度阐发性地去理解:
一是初学者心态。
不断精进心态就是初学者心态。什么时候都要让自己的工作一步一步精进,而不是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
这种心态让中国共产党坚信,不管我们做得再好,总有继续改进的余地。拥有初学者心态,是一种非常伟大的品质。
二是初生者心态。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是一种赤子之心、婴孩之心,天真、率真,好奇、勇敢。
这种初生者心态,让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是一种伟大的心智模式,如果在心智上封闭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我们党也就停止了前进的动力。
三是初创者心态。
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家大业大,已经不是赤手空拳的时代了。但是家再大,业再大,也要永远保持一种初创者的状态和心态。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永远要想到,如今今天不能够夙兴夜寐、朝乾夕惕,一切都有可能得而复失。
文/黄相怀
指尖传递温暖力量,阳光照进网络空间
转载请注明来源:头条号@指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