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家奴”孙良诚:先投汪精卫后投共产党,最后又被国民党抓回
抗战开始以后,蒋介石为抵制八路军的发展,重新控制华北,收罗一些失意军人,冠以各种头衔,让他们到华北各地招兵买马,抢占地盘。原西北军的鹿钟麟被任为冀察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主席,石友三为副长官兼69军军长。该战区所辖的赵云祥纵队原系29军阮玄武旅的教导团,后扩编成1000多人的枪马齐全的部队。赵云祥被鹿钟麟委为游击第一纵队司令。
石友三阴险狠毒,时时企图并吞赵云祥的部队,赵云祥就想找棵大树好遮蔽风雨。赵过去曾在孙良诚部当过团长,与孙有旧,就派人到汉口迎孙北上,表示所部愿听其指挥。孙良诚来到冀察战区后,被鹿钟麟委任为冀察战区游击指挥官,指挥赵云祥第一纵队,驻在河北南宫一带。孙以所部兵力弱小,常常依附石友三的69军与高树勋的新8军以自存。
石友三
一
1940年春,石友三部在冀南与八路军闹磨擦,被八路军击败,冀察战区的国民党部队被迫撤到鲁西一带。石友三部退驻曹县、单县、定陶等地,孙良诚部随之移驻曹县。不久,鲁西行署主任李树春不满石友三的控制,电请辞职,石友三就保举孙良诚接任。
孙良诚就依赖这块地盘,派款征粮,发行地方流通券,扩充军队,成立行署保安旅,委其堂弟孙玉田为旅长,第二独立旅,委王和民为旅长,还收编了曹州于飞游击大队,编为游击第四纵队。
石友三的总参议毕泽宇、政训处主任臧伯风根据蒋介石的指示,联络高树勋,密谋杀石。他们利用孙良诚不知内情,借孙、石到高部之机,扣押了石友三,并于当夜将石友三处决。第二天,毕泽宇又以研究营救石友三为名,召集石部将领开会。孙良诚不知有诈,约同石友三之弟石友信到会,毕泽宇即将石友信枪杀于会场,随即控制了石友三部队。
二石被杀后,孙良诚感到非常惶恐。不久,高树勋带着一团骑兵来见孙,孙以为其来意不善,令其部下严加防备。但高对孙好言相慰,告以杀石乃奉蒋介石之令除奸,并说将保举孙接任石友三的69军军长职,希望孙帮助安定军心。
后来,石友三以前的部下宋荣馨、段海州也来到定陶投靠孙良诚,孙良诚的兵力因此大增。孙又通过关系,直接向卫立煌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请得所属各部队番号:赵云祥为暂编第30师师长,王清瀚为独立第4旅旅长,孙良诚则为冀察战区游击总指挥。一战区每月发给孙部补助军费6万元,子弹40万粒。如此度过约一年时间。
孙良诚
二
孙良诚率部移驻定陶以后,兵多地狭,粮秣日渐不支,枪弹更是补给困难。1941年冬,汤恩伯曾派人向孙良诚示意,要调孙到何柱国的第15集团军当副总司令,企图削夺孙的兵权。孙良诚断然拒绝。这些都给孙良诚造成极大的压力,自感日暮途穷,十分想寻找新的出路。
到了1942年春,孙良诚召集部下商量今后的出路,最后觉得投靠高树勋和八路军都不可行,只好投靠汪精卫的日伪政权,但孙良诚也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时候的赵云祥、王清瀚已决心投奔日伪,而且他们深知孙良诚的两面三刀,优柔寡断。二人经过协商,决定先秘密与日伪联系,造成既成事实,逼迫孙良诚随同下水。
于是,他们先派孙良诚的两位心腹、担任曹县县长的郭念基与担任参议的谢天祥前往开封,会见汪开封绥靖主任、原西北军高级将领刘郁芬。刘郁芬遂派其参议宋若愚持其介绍信,偕同郭、谢同去南京,往见汪伪参谋总长鲍文樾,接洽孙良诚部的投降事宜。
汪精卫和军政部长鲍文樾的陪同下检阅部队
鲍文樾对赵云祥、王清瀚所提的投降条件完全同意,并代拟了一份孙良诚就任伪职的通电稿,另给孙部80万元军费,暂存归德汪伪第一军军长张岚峰处,俟孙良诚的投降通电发表后,即可提取使用。鲍文樾指定由刘郁芬与孙良诚商议办理投降的具体事宜。刘郁芬随即写了一信给孙良诚。但孙仍不明确表态,只说:
“刘郁芳是我的老长官,见面谈谈是可以的,但需秘密。”
1942年4月的一天,孙良诚与刘郁芬在归德以北30里的李楼举行秘密会。孙担心自己力量小,汪精卫未必重视。刘郁芬表示汪伪方面将答应孙良诚的所有要求,番号地盘都不成问题,汪伪政府要的是“孙良诚”这三个字。若无相当地盘,刘郁芬情愿将开封绥靖主任相让。
为促使孙良诚早日投汪附日,赵云样、王清瀚又与日伪方面秘密联络,让日伪派重兵围攻孙良诚所部,给孙以重大军事压力。赵云祥与王清瀚乘机率部离开孙良诚,通电投降日伪。在这种情况下,孙良诚只得追到赵、王部队里,表示同意投汪附日。
1942年4月23日,孙良诚来到开封,宣誓就任汪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4月26日,孙良诚由刘郁芬陪同,离开开封,经济南,于4月27日到达南京。4月28日,汪精卫亲自接见并宴请孙良诚。
汪精卫
1942年6月,汪伪国民政府军委会的参谋总长鲍文樾到定陶、曹县整编孙良诚的部队,将孙部正式收编为汪伪的和平救国军,称第二方面军,孙良诚任总司令,管辖3万多人。至此,孙良诚投敌做了汉奸。
孙良诚投日附汪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日伪方面借此大肆宣传,说孙良诚与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庞炳勋、孙殿英等人先后降汪附日,是国民党抗战必败之证。1943年4月,日伪方面还让孙良诚充任汪伪军事委员会的“军事考察团”的副团长,与团长叶蓬、团员胡毓坤、项致庄等大小军事汉奸一道,赴日本访问,参观日本军队与军事教育,受到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等法西斯头目的接待,并拍摄了新闻电影片,到处放映,进行汉奸宣传。
三
1942年8月,汪伪开封绥靖主任刘郁芬调任汪伪军委会的参谋总长,其原职务由孙良诚继任。孙良诚成为汪伪汉奸集团的一个方面大员。孙部遂成为汪伪在中原地区一支实力最大的部队,经常跟随日军对八路军等抗部队进行“扫荡”。
后来,在翼鲁豫八路军在杨得志司令员的指挥下,奇袭孙良诚总部,歼灭孙部特务团,活捉伪第二方面军参长甄纪印,打烂了孙的指挥机关,只有孙良诚在战前恰巧有事返开封,得以侥幸漏网。孙良诚扫荡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迷梦被八路军彻底粉碎。
孙良诚从此率部龟缩在开封城里,除配合日军坂西一良部队驻防外,还承担着勾通日汪方面与国民党方面的联系工作。孙得到日军的允许,与驻皖北豫南的国民党汤恩伯部队人来书往,公开进行物资交换,大搞投机走私活动。
1943年5月,国民党第24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等人被俘投降日伪,被汪伪任命为伪第24集团军总司令,驻防河南。孙良诚与庞炳勋以及驻防归德的伪第一军军长张岚峰原都是旧西北军的同事,遂结成三人集团,后又与驻在北平的原西北军秘书长何其巩联络,组成秘密的四人小组织,经常密谋怎样在日、汪、蒋之间逢源渔利。
1944年8、9月间,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亲自来到开封,约见孙良诚,要求孙通过他的老长官冯玉祥,跟蒋介石接上关系,进行日蒋谈和的工作。孙良诚当时勉强答应。后来因碍于冯玉祥的抗日名望与决心,孙良诚未能实施这项工作。
冈村宁次
四
1944年,汪伪集团调整伪军部署,增强沪宁杭地区及其外围的军事力量。汪伪集团首脑认为:“在苏北,仅有李长江部的兵力是不足的,因此才调孙良诚部南下以作东面的屏障。”1944年9月,汪伪政府下令孙良诚第二方面军从开封调防苏北扬州、泰州、盐城一带,接替原驻防此地的项致庄伪第12军。1944年11月,孙良诚率部开到苏北。孙在扬州就任伪苏北绥靖公署主任,兼管地方行政,管理苏北十三个县的行政事宜。
但苏北地区有中国共产党与新四军领导的广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孙良诚部进驻苏北各地后,便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断遭到新四军的痛击。1945年4至6月间,新四军先后发起阜宁战役、三垛、河口伏击战、睢宁战役等,歼灭孙部6000余人。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日本的失败已成定局。汪伪大小汉奸惶惶不可终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展了争取伪军反正投诚的工作。
1945年5月下旬,中国共产党与八路军委派周镐等人为代表,会同孙良诚旧部黄广源,到扬州说服孙良诚向人民投诚。但孙良诚当时存观望态度,拒绝投向人民。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孙良诚向国民党政府输诚,接受蒋介石委任的“先遣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的任命,任务是“确保原防地等待接受整编”。但不久,国民党陆军总部又令孙良诚归第三方面军汤恩伯的指挥。孙良诚从扬州赶到上海面见汤恩伯,向汤报告苏北防务与新四军动态。
汤恩伯
五
当孙良诚从上海回到扬州时,苏北战局已发生重大变化。新四军向孙军各部发动猛攻,除泰县外,从扬州到盐城、高邮、宝应各部的水陆交通均告中断,孙良诚只能靠无线电与各军、师联络。
1945年11月10日,孙部主力赵云祥第4军被围攻多日后,宣布起义,接受新四军整编。孙良诚另一部第5军的王和民师在高宝地区被新四军全歼,副师长任进武被俘。孙良诚这时只剩孙玉田、宋荣馨两师及直属部队共万余人,集中在扬州一带。1946年1月,黄伯韬率108军到扬州接防,孙部移驻仪征、瓜州一带。
汤恩伯到镇江再次召见孙良诚,提出苛刻的整编条件。其中要孙放弃兵权,是孙所不愿意的。孙遂借口回去与部下开会研究回到瓜州驻地,立即召集谢天祥、赵云祥、王清瀚与谷大江等人协商。正在这时,桂系李品仙为了与汤恩伯争抓军队,扩充自已实力,来电要孙良诚率部向安徽滁州、明光一带集中。孙良诚得报大喜,连夜命令部队开拔。当时上海各报登出镇江通讯,标题是,“汤恩伯一夜吓走孙良诚”。
孙部到达后,白崇禧亲自来点验,将全军缩编为第五纵队。1947年孙部调驻寿州,又缩编为第一保安纵队。后开赴苏北宿迁,由刘峙整编为暂编25师,孙良诚任师长,孙玉田、王清瀚分任旅长,共辖四个团。
六
1948年11月初,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拉开了序幕。解放区的广播电台请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向蒋军中的旧西北军将领孙良诚、刘汝明、冯治安等人发表广播讲话,号召他们弃暗投明。事后,蒋介石特地把孙、刘、冯三人召到南京谈话,要他们表示“忠党报国”之意,孙遂与刘、冯联名发出拥蒋通电。
蒋介石为了进一步拉拢孙良诚,将孙的暂编25师扩编为第107军,任孙良诚为军长。该军归徐州“剿总”刘峙部黄伯韬的7兵团指挥,当时,黄伯韬兵团已被解放军包围于碾庄地区,黄伯韬来电令孙良诚部迅速北上援助困守窑湾的陈章63军。
这个时候,留驻在孙良诚部的解放军代表周镐与朱振山感觉时机已经非常迫切,于是要求孙良诚起义,但孙良诚仍然在犹豫。11月10日,孙良诚一度秘密调动孙玉田的261师从双沟开到睢宁城集中,准备起义。但很快他又改变了主意,经与徐州刘峙联系后,决定率部退往徐州。11月12日,孙良诚率军部与260师离宁城出发,仅行20余里,在大王集、邢家围子一带即被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二纵部队包围。二纵司令部限令孙部在13日上11时半前放下武器,经周镐通款,12日晚孙良诚亲自乘吉普车离部队去解放军前线指挥部谈判。被追签署命令让全军放下武器。
11月13日孙部约5800多人向解放军投诚。孙部的261师孙玉田部在12日从双沟开拔逃向徐州,在14日也被解放军部队围歼。
刘汝明
此时淮海战役已趋高潮。原属西北军的刘汝明第八兵团正沿淮河布防,刘的兵团部设于津浦线上的重镇蚌埠。解放军负责人知道孙良诚与刘汝明私交甚厚,动员孙良诚向刘汝明作策反工作。孙良诚与周镐等来到蚌埠附近的灵壁。孙当即修书致刘汝明,要刘率军投向解放军。孙派自己的亲信传令兵尹燕俊将信送往蚌埠刘汝明处。刘汝明在回信中表示要孙良诚亲自前往蚌埠进行具体洽谈。
解放军负责人同意孙良诚前往蚌埠。12月中旬,孙良诚与周镐、朱振山等人秘密到达刘汝明军队控制的九龙煤矿。不久,周镐、朱振山即被刘汝明扣押,送到南京枪杀。孙良诚来到刘汝明处,刘厉声责问孙为什么投向共产党?孙把责任推到王清瀚身上。12月下旬,孙良诚被送到南京关进国防部保密局的监狱,一周以后,又被移送到军法局寄押。后经孙良诚委托国防部次长、原西北军同事秦德纯力保,孙始得释放,从南京移住上海。
上海解放后,孙良诚被人民政府逮捕,关押于苏州监狱,1951年在狱中病死,终年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