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鲜卑-代国建立后坎坷的发展路
西晋末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与西晋重臣刘琨结拜为兄弟,并多次派兵协助西晋王室对抗以汉赵为首的叛乱势力,屡立功勋。315年(建兴三年),晋愍帝册封拓跋猗卢为代王,奠定了代国的雏形,大部分史学家认同代国(315~376年)从这时正式开始。翌年,拓跋猗卢的长子拓跋六修因王位继承问题与父亲产生矛盾,在内斗过程中,拓跋六修弑父杀弟,结果最后又被前来平乱的堂兄拓跋普修杀死。拓跋猗卢共有三子,在这场内乱中,长子和幼子双双身亡,王位轮到了次子拓跋普速根继承。但他继位后,随即陷入一场政治危机中,危机四伏朝不保夕的节奏。
内乱争位:
316年拓跋普速根同年失去了父亲、长兄和幼弟,理所当然地按顺次继位为代王。拓跋普速根(?~316年),代国第二任国王,后被追封为北魏文平皇帝。
公元316年代国周边形势图
早年时候,曾担任右贤王,管辖代国西部地区,后期担任左贤王。继任代王后,代国统治阶层分裂为几个党派,争权夺利,普速根刚入朝,根基不稳,无法控制局面。而拓跋普速根最大的威胁就是他的堂兄拓跋普根(拓跋猗迤的长子),名字一字之差的兄弟俩直接进行了一场惨烈的王位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两兄弟都于当年四月去世(死因不明)。死后都葬于云中金陵。同年拓跋普根的儿子拓跋始生即位,拓跋普根后被封为北魏景帝。
北魏景帝-拓跋普根影视形象
拓跋始生(?~316年),代国第三任国王,316年被他的祖母祁氏(一作惟氏,拓跋普根的母亲,拓跋猗迤的妻子)抱着继承王位。他是拓跋普根的独子,史书说他聪颖多智,但再聪明的幼儿怎么可能经得起宫廷的内斗呢?缺乏保护伞的拓跋始生依旧在316年末结束了自己的人生(死因不明)。北魏建立后,追封拓跋始生为北魏哀帝。
316年对于刚成立第二年的代国是不幸和黑暗的一年,同年经历了三任国王,内乱夺走了祖孙三代多人的性命。原拓跋猗卢手下的心腹臣子,为免遭陷害,不少离开代国转而效力于西晋刘琨。
稳固和扩张:
拓跋始生年幼暴死后,北魏追封为思帝的拓跋弗之子拓跋郁律在“国人拥戴”下即位。拓跋郁律(?~321年),代国第四任国王,在位五年(316~321年),神元帝拓跋力微重孙,文帝拓跋沙漠汗之孙。
北魏平文帝-拓跋郁律影视形象
拓跋郁律形貌雄壮,颇有威望谋略。310年,曾率军援助西晋并州刺史刘琨,击败匈奴铁弗部首领刘虎和白部鲜卑。316年,继任代王后,又击退刘虎侵犯,在朝中树立威信,铲除异己,使代国政权逐渐稳定。
318年六月,当时刘虎占据朔方,刘虎率军从朔方渡过黄河,前来侵犯代国西部地区。七月,拓跋郁律率军迎击刘虎,将他打得大败,刘虎单人匹马突围逃跑,逃到塞外。刘虎的堂弟刘路孤率领部落民众投降拓跋郁律,拓跋郁律把女儿嫁给他为妻。
公元319年代国形势图
随后拓跋郁律又西取乌孙故地,东并勿吉以西,称雄北方。拓跋郁律一改拓跋政权对中原的积极的外交政策,断绝了对后赵、东晋的外交关系,积极的厉兵秣马,整军备战,大有平定南方的志向。319年,石勒部将孔苌攻取幽州诸郡,段部鲜卑首领段匹磾的士众因饥饿离散,段匹磾想移军保守上谷,拓跋郁律率领军队准备趁火打劫,段匹磾丢弃妻子儿女逃奔乐陵,依附西晋冀州刺史邵续。此外因拓跋郁律的军事威慑,前凉开始向代国朝贡。
鲜卑拓跋部的女性服饰陶俑
然而将精力大都用作对外扩张的拓跋郁律,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初失去长子长孙的拓跋普根的母亲祁氏已经在朝廷内部悄然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明眼人都能看出,自己儿孙的死与拓跋郁律脱不了干系。况且为了自己的另两个儿子拓跋贺傉、拓跋纥那,祁氏谋划着对颇得人心的拓跋郁律予以致命一击。
321年,祁氏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突然发动政变将拓跋郁律杀死在宫中。拓跋郁律后被追封为北魏平文帝,庙号太祖,葬于云中金陵。
祁氏执政:
祁氏(?~约324年)《北史》和《资治通鉴》作惟氏,是拓跋猗迤的正妻。305年,拓跋猗迤去世,祁氏与三个儿子在自己的封地过着平静的生活。谁知316年内乱中,接连出现变故,一年内她的长子拓跋普根和长孙拓跋始生相继即位并死去。从此这个已过中年的女人,性情大变,走入了宫廷剧中“黑化”的道路。
桓皇后-祁氏的影视形象
321年她发动政变,杀害了拓跋郁律,拥立次子拓跋贺傉为首领。在此次政变中,朝中大臣及各部落首领死亡者多达数十人。拓跋贺傉继任后,未亲理政事,一直由祁氏把持国政,时人称索头部为女国。祁氏性情凶猛猜忌,在位期间只为了巩固自己和儿子的势力结党营私铲除异己,未有特别的建树。
324年,祁氏去世。北魏建立后,追尊拓跋猗迤为桓皇帝,祁氏为桓皇后。
北魏惠帝-拓跋贺傉形象
拓跋贺傉(nù)(?~325年),代国第五任国王,在位五年(321~325年)父亲为拓跋猗迤,母亲为桓皇后祁氏,兄长为拓跋普根。在位前四年,未亲政,由母亲桓皇后祁氏临朝执政。324年,祁氏去世后开始正式亲政。他生性懦弱,无力统治部众,各部大人心怀二心,不服调度。于是决定迁都东木根山(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倚险筑城,建立新的都城,日夜担心各部进犯。亲政第二年(即325年)便忧愤而死。北魏建立后,追封其为“惠皇帝”。其弟拓跋纥那继位。
轮换当王:
拓跋纥那(?―337年),代国的第五任和第七任国王,两度在位,第一次在位四年(325~329年)。325年,二哥拓跋贺傉去世后,他继任代王。
327年,遭到后赵“中山公”石虎所攻,兵败遂迁都于大宁(今河北张家口)。
位于宁夏西北部与内蒙古交接的贺兰山景色
代国西面相邻的部落有一个贺兰部,最早称为“贺赖部”,源于匈奴,魏晋时期生活在贺兰山地区。在古鲜卑语中,“贺赖”即为“忠贞”之意。该部族忠实于自己所属的氏族部落,历任酋长屡次率领部族为拓跋部效忠,并与拓跋部世代姻亲,因此被拓跋部酋首称作“贺赖”,以嘉奖其忠实,该部即因以为部族名称,后以“贺赖”为姓氏。贺兰部后来成南北朝时期以拓跋部为核心的北魏王朝中拓拔氏皇族以下八大王公贵族之一,世代为拓跋部的姻亲,在整体的权势地位上仅次于丘穆陵氏(后改姓穆)、步六孤氏(后改姓陆),排在第三位。
329年贺兰部联合其他各部大人拥戴拓跋纥那的堂侄拓跋翳槐为代王,拓跋纥那向东投奔到宇文部。
公元329年代国周边形势图
拓跋翳槐(?~338年),代国的第六任和第八任国王,两度在位,第一次在位六年(329~335年),他是被桓皇后祁氏杀害的平文帝拓跋郁律之子,也是拓跋纥那亲叔叔拓跋弗的孙子。
325年拓跋纥那继位时,拓跋翳槐旅居在其舅父贺兰蔼头的贺兰部中。327年,拓跋纥那命贺兰蔼头交出堂侄拓跋翳槐,贺兰蔼头不从。拓跋纥那遂联合宇文部一起攻打贺兰部,结果被战败。
329年,贺兰蔼头及其他各部酋长共立拓跋翳槐为代王,拓跋纥那无法抵抗,只好投奔宇文部。拓跋翳槐继位后,派出弟弟拓跋什翼犍出使后赵(石勒建立的羯族政权)并做人质以请和。
代国各部再度发生叛乱,拓跋翳槐逃走
335年,拓跋翳槐因舅父贺兰蔼头对其不敬,想除掉他,不料各部因此叛变。此时拓跋纥那趁混乱之际从宇文部返回代国,众臣又再拥立他为代王。这是拓跋纥那的第二次在位(335~337年)两年时间。拓跋翳槐也跟叔叔一样出逃了,不过他逃奔的是后赵,他享受到了后赵皇帝石勒的厚待。
337年,拓跋翳槐在后赵将领李穆保护下至代国国都大宁(今河北张家口),旧部纷纷归附,拓跋翳槐稍作休整便强势称王,拓跋纥那因此再次出奔前燕,不久被杀。
迁都病逝:
拓跋翳槐第二次在位时间不到两年(337~338年),而他命人重新修筑了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并将国都再次由大宁迁回盛乐。翌年,拓跋翳槐因病去世,遗命立远在后赵的拓跋什翼犍继代王位。
在内蒙古的盛乐博物馆可以体验很多代国时期的文化
这叔侄俩轮流坐王位的事情,历史罕见,一对冤家也相隔一年都离开了人世。北魏王朝建立后,追封拓跋纥那为“炀皇帝”,追封拓跋翳槐为“烈皇帝”。
拓跋氏政权,无论是拓跋部时期还是代国时期,一直在不同支系摇摆不定。而拓跋翳槐将王位传给弟弟拓跋什翼犍之后,代国及北魏的国君就一直在什翼犍的血脉中,而拓跋翳槐后人有记载的只有其曾孙“乐城侯”拓跋兴都及其子东阳王元丕等少数。
公元338年代国周边形势图
拓展知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十六国时代”,其实不止有十六个国家,比如冉魏,翟魏,仇池,西燕,谯蜀,桓楚都没算进十六国里。这些政权有些是因为存在时间短,有些是被灭太多次,还有一些属于官方定性为叛军的政权,所以都没被正史算入。但代国不算入十六国,则是因他是北魏王朝的前身,为了给之后的北魏正统正名,所以特殊对待了。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