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自驾游日记攻略·第28天·长征时34师为什么叫绝命后卫师?
1、大家好,我是老刘,今天是我长征路自驾游的第28天,我现在在道县陈树湘烈士的纪念馆,我的长征路自驾游还得回到正事,前几天走的都是在长征路沿途与长征无关的地方。
陈树湘纪念馆
2、今天,我就来到在道县这里牺牲的英雄,红三军团34师师长陈树湘,他的牺牲完全是由于错误的军事路线,强度湘江造成的。
3、纵观湘江战役,打得最苦、结局也最惨烈的,当属红5军团第34师,红五军团一直是整个长征队伍的后卫,阻挡国民党的追兵,而陈树湘带领的34师是后卫的后卫。
绝命后卫师
4、当红军一路缓慢长行时,担任后卫的后卫的红34师虽然断断续续地同尾追而来的老蒋嫡系周浑元纵队的3个师进行过多次拼杀,一路上老蒋让他的嫡系部队一直跟红军保持差不多两日夜的行军路程,目的是让红军与各地军阀消耗,然后他就可以黄雀在后,即收拾了他不信任的军阀,也消灭了红军。所以,只是若即若离地跟随着,战斗尚不十分残酷。但是到达湘江附近的时候,国民党想把红军全部歼灭在潇水与湘江之间,后卫的红五军团就开始了残酷的阻击战。
周浑元
5、红5军团34师:师长陈树湘,政治委员程翠林,参谋长王光道,下辖第100、第101、第102团,每团约1700人。
陈树湘雕像
6、28日,红5军团34师,在文市、水车地区开始阻击尾追的蒋军嫡系周浑元部4个师,红军总部发电报给陈树湘必须阻击敌人到29日晚。敌军集结兵力向红34师阻击阵地多次发起了全线进攻。红军奋起反击,多次击退敌人。
文市、水车地区
7、30日清晨,完成掩护红8军团西进任务后,红34师组织部队对敌军发起了一次反冲锋。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下,这种冲锋近乎悲壮的自杀。但猛烈的突击还是奏效了,敌军一线部队开始向后溃退,红34师不敢恋战,急忙撤出兵力,准备越过灌江,部队刚刚行进到水车灌江浮桥,桂军的飞机便飞临上空,一阵狂轰滥炸,红34师措手不及,伤亡100多人,过江后,翻越海拔1000多米的观音山,向枫树脚急进。
向枫树脚急进
8、12月1日下午,当军委两个纵队和红军大部全部渡江的消息传来,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的董振堂才松了一气,马上命令红13师师长陈伯钧、政委李雪山指挥部队交替掩护,向西撤退,准备抢渡湘江。
董振堂
9、12月2日,沿着中央军委指示的那条西进路线。
陈伯钧
10、12月3日,脚山铺至界首间湘江两岸已被湘、桂军控制,红34师的退路已经被完全切断。当他们走下宝界山从全州万板桥往北刚过四所不远,在安和乡文塘村附近,即被桂军第44师层层包围。面对四面围上来的敌人,红34师清楚往北去大塘圩进抵湘江的路被堵死了,而且也已经没有了退路,陈树湘和程翠林紧急商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杀出条血路。“
文塘村附近
11、敌人对这支孤军发起了猛攻。红34师淹没在炮火中,血肉横飞,弹片叫,与惊天动地的声混合交织在一起,山崩地裂的搏斗,持续了10几个小时。红34师伤亡大半,弹尽粮绝,四面受敌。师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第100团政委侯中辉、第102团团长吕宫印都牺牲了,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程翠林
12、文塘一仗,红34师所剩已不到2000人,见向北冲不出去,陈树湘果断命令部队:立即往后撤,另找西进之路。当陈树湘率部向南进军,准备从兴安以南寻路西进时,再度遭桂军层层阻击。西进的所有道路都彻底被阻断,红34师陷入了绝境。
13、陈树湘清醒地意识到:剩下不足一团兵力,是无法杀出数万敌军重围渡过湘江与红军主力会合了。现在只有一种可能,突突敌军重围,留在江东打游击。
14、当晚,陈树湘烧掉了总部发来的最后一份电报,在文塘村东边山腰上茂密的树林里召集师团干部、下达了最后的命令:毁弃无弹的火炮、枪支,争取寻找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突出去,到湘南发展游击战争,若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15、黑暗来临,夜幕低垂。红34师趁着夜色开始了突围。然而,此时湘江两岸已经完全变成了蒋军的天下,东岸地区不仅到处都是桂军,还有湘军刘建结部、老蒋嫡系周浑元部和漫山遍野的地方民团,突围没有成功,又损失了千余人。
16、渡江已经完全没有希望了,陈树湘只得率剩下的700余人折回,转战于灌阳、道县一带打起了游击。红34师不断遭到敌军和地方反动民团的包围与突袭,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剩下的人已不足500人了。
17、为保留这支革命火种,陈树湘决定和参谋长王光道率师部、第101团和第102团余部300多人为先锋,从灌阳水车的先工坝渡过灌江,命令第100团团长韩伟带领该团余部100多人断后,负责掩护。
韩伟
18、12月9日,因遭敌人警戒部队截击,一路冲杀,突破了敌人的层层围追堵截,成功翻越了五岭之一的萌渚岭,进入湘南地区。清点人数,只剩下了140多人。
19、在后面掩护的韩伟第100团却被敌人死死缠住了。在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后,全团只剩下30多人。韩伟下令分散突围,自己带上5个同志负责掩护。最后子弹打光了,宁死不愿做俘虏的韩伟等人从灌阳和兴安交界处的一座山上滚了下去。幸运的是,由于山腰上树木草丛的阻挡、韩伟和3营政委胡文轩、5连通信员李金闪大难不死。不幸的是在追赶部队的途中再次遇上了民团,李金闪、胡文轩先后牺牲,只有韩伟一人侥幸逃脱,历尽艰辛回到了革命队伍。
20、12月11日,陈树湘率领剩下的部队在抢渡牯子江时,遭当地保安团伏击。战斗中,陈树湘腹部负重伤,肠子流了出来。为不当俘虏,他命令警卫员补上一枪。卫员流着眼泪为师长包扎好伤口,抬着他且战且走。当行至驷马桥(四眼桥)附近早禾田时,又遭到道县保安大队第1营的截击,激战数小时,终于击溃了保安大队。这时,宁远县保安团已从鲁观洞向道县奔来,尾追红军的江华县保安军又即将赶到。
21、紧急关头,陈树湘命令师参谋长王光道率领仅存的百十号人立即上山躲避。考虑到自己伤势严重,行动不便,就藏匿于驷马桥附近的洪东庙疗伤。不幸被搜捕红军伤病员的道县保安队抓获。国民党道县保安司令命令将陈树湘放在担架上,由他本人亲自监督押往湖南省会长沙。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抬着担架的国民党军士兵突然脚下一滑,他们这才看见躺在担架上的陈树湘从腹部的伤口处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了。国民党军把陈树湘的头颅割下来,挂在了长沙小吴门城墙上。
断肠铭仕
陈树湘出生在长沙小吴门的瓦屋街。站在小吴门的城墙上,就可以看见他家那木板做的家门。木门后的家里有他卧病在床的老母亲和他的妻子名叫陈江英。年仅29岁的红军师长陈树湘的灵魂是以这样的方式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乡。
陈树湘短暂而辉煌的革命生涯,生动诠释了陈树湘断肠明志、绝对忠诚的崇高精神。
视频链接在下方
绝命后卫师最后一战复盘,长征路自驾游道县了解陈树湘师长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