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勃勃:被仇恨与杀戮支配的人生,永远得不到快乐
导语:在陕西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矗立着一座白墙,在阳光的照射下,墙面泛着一层耀眼的银光。这里原本有一座城,名曰统万城,意思是“统一天下,君临万邦”。这座城原来的主人是匈奴人赫连勃勃,这也是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
这座白墙久经风雨剥蚀,已经看不出它本来的面貌,再加上前些年人们在这里凿洞取土,已经让它千疮百孔。它就像一位久经风霜的老者,立在茫茫荒漠之中,向世人默默诉说它和它的主人,曾经那段曲折又血腥的历史。
01
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父亲是匈奴铁弗部的首领刘卫辰,母亲是前秦苻坚后代苻氏,氐族人,所以他是匈奴族、鲜卑族、氐族的混血儿。
史书记载,“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凤仪”,可以看出,赫连勃勃其实是一个长相俊美秀气的美男子。可是,他的名字却成为“残暴”的代名词,因为他的一生都充满了杀戮。
少年时期,突遭变故,被人追杀,复仇的种子,埋进了他幼小的心灵。
那一年,他才十岁。父亲被北魏拓跋部杀害,族人被屠光,唯独他死里逃生。当他精疲力尽,怀着最后的希望逃到叱干族时,叱干族的首领,却要把他交给北魏。
因为,叱干族当时刚刚投降北魏,已附属于北魏,为了不与北魏为敌,为了保护自己的族人,叱干族首领只能这么做。就在赫连勃勃马上被交到杀父仇人手上时,叱干族首领的侄子叱干阿利救了他。为此,叱干族被北魏屠杀。
叱干阿利与赫连勃勃东躲西藏,最后逃到后秦的高平公——没(mo)奕于那里,没奕于是个宅心仁厚的人,好心收留了他们。
在这里,赫连勃勃过了几年安稳日子,但他内心从没放弃过复仇的决心,终日枕戈饮胆,埋头苦干,得到了没奕于的赏识,没奕于还把他举荐给后秦皇帝姚兴。15岁,赫连勃勃便被姚兴封为安北将军。
02
青年时期,拿起屠刀,杀掉岳父,害死妻子,掣肘姚兴,不仁不义。
没弈于关键时候收留了赫连勃勃,并且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放在一般人身上,必定会对莫奕于,感恩戴德,可是赫连勃勃不是一般人。
取得莫奕于的信任后,终于有一天,他瞅准时机,挥起屠刀把岳父没奕于杀掉,他的女儿,即赫连勃勃自己的妻子,也被他害死,毫不念及一点儿旧情。把莫奕于的军队占为己有后,赫连勃勃不再是单枪匹马。
公元407年,后秦和北魏发动战争,为了有人替自己镇守朔方、河套地区,姚兴选派赫连勃勃镇守朔方,这样自己也有精力去对付北魏。很不幸,姚兴看错了人。
赫连勃勃到达朔方后,私自截留下河西鲜卑族向姚兴进贡的8000匹好马,扩充进自己的部队,从此叛秦自立。
踩着恩人的肩膀,借助恩人的力量,赫连勃勃逐渐强大起来。可是,他并没有帮助恩人去打共同的敌人——北魏,而是恩将仇报,反过来打姚兴的后秦。
后秦北部很大一片土地,被赫连勃勃占有。因为赫连勃勃的牵制,姚兴腹背受敌,连年的战争让后秦国势慢慢走向衰弱,终于在417年姚兴死后,后秦被刘裕消灭。估计姚兴最后悔的事,就是信任了赫连勃勃。
人,可以从仇恨中汲取力量,却不能成为仇恨的奴隶!当仇恨充满胸膛,会把理智与情感全部吞没,整个人会变得毫无人性。
03
中年时期,他得到了一切,内心的狭隘,却让他变得更加敏感残暴,杀人如麻。
407年建立胡夏政权后,他便自称为大王,把自己的姓,由“刘”改为“赫连”,意思是“与天相连”。413年命人在陕西修建统万城。如果说,最初的流血牺牲是为了建立政权,那么后期的杀戮,完全是因为他狭隘的内心作祟!因为此时,他已足够强大,不再需要残暴的杀戮,他只需要施以仁政,顺应民意,取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可是,他却没有那么做。因为他放不下内心的仇恨。一个活在仇恨里的人,他的精神是痛苦的,即使得到了世间所有的东西,也不会快乐。他没有把精力放在怎样治理国家上,而是试图用残暴的手段震慑住他的臣民。
赫连勃勃统治的时期并没有多少人才出现,唯一的人才,就是被他封为算无遗策的王买德。王买德虽然助其设置百官衙署,建立国家制度,恢复经济土木发展,但王买德的智谋却不能帮他消除内心的怨恨。
赫连勃勃曾向南凉国王秃发傉檀请求和亲,遭到秃发傉檀的拒绝后,他一怒之下,便率领两万骑兵横扫南凉,还将数万俘虏的头颅筑在高台上,以供观赏,场面极其残忍!
权利与报复让赫连勃勃从中获得快感,从此他更加偏执于暴力与杀戮!
04
统万城建成后,赫连勃勃经常手持弓箭站在城墙上,看谁不顺眼就当场射杀,有人敢直视他,就挖其眼;有人敢发笑就割其唇;有人敢进谏说话就割其舌;看见哪个人的哪个地方不顺眼,就直接给他割掉,不管你是大臣还是普通平民百姓,都活在一片恐惧之中。
赫连勃勃召见汉人隐士韦祖思,因为韦祖思表现的过于恭敬,赫连勃勃不但不高兴,反而,敏感的以为韦祖思是瞧不起他,觉得他是昏君。因为当年,韦祖思拜见姚兴时,非常高傲,那才是隐士的本色。现在,韦祖思见了自己这么谦恭,一定觉得自己不如姚兴。
当仇恨填满胸膛,内心已没有理智的空间,所以,赫连勃勃自己内心的敏感与自卑,让他杀掉了韦祖思!
如此视生命如草芥,人人恐慌,人心尽失,人才避之还来不及,又怎敢前来?
05
晚年时期,他废长立幼,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手足相残挥刀相向。
赫连勃勃曾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归老朔方,弹琴读书,颐养天年”,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他的愿望终究是落空了。
当时,他想废掉太子赫连璝,立四子赫连伦,赫连璝听说父亲要废黜自己,便率兵讨伐赫连伦,在抵抗过程中,赫连伦被赫连璝杀害。三子赫连昌听说后,率骑兵一万又征伐赫连璝,赫连昌杀死赫连璝后,带领八万大军,回到赫连勃勃身边,赫连勃勃只得立赫连昌为太子。
相信任何一个父亲也不愿看到自己的骨肉相残,可是,赫连勃勃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互相残杀,因为,恶果是他自己种下的,这些年,正是他这个父亲以身作则,交给他的儿子们的一个道理:为了达到目的,要不择手段!要六亲不认!
第二年,赫连勃勃在孤独中离去。
他这一生,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建立胡夏,大败南梁,蚕食后秦姚兴,智击东晋刘裕,有英雄的雄才伟略,却没有英雄的胸襟气度。他放不下仇恨,没有宽恕之心,一生都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杀戮所支配。
所以,他的大夏国注定不会存活太久,胡夏政权仅存了25年,便灰飞烟灭。
结语:
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仇恨让自己永远得不到解脱,只有宽恕才能让仇恨得到超度,放下仇恨,与过去和解,才能有空闲去享受快乐与幸福。放下虽难,却不是不能,放下仇恨就等于放下了痛苦,就是放过了自己。
茫茫人海,仇恨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如果赫连勃勃建立胡夏政权后,放下仇恨,把精力放在励治图强上,说不定历史就会被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