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里的中国(国外版)—《康熙南巡图》第七卷 清.王翚
绢本.阿尔伯塔大学博物馆藏
第七卷.无锡至苏州
《康熙南巡图》第七卷 清.王翚
《康熙南巡图》(以下简称为《南巡图》)是表现康熙皇帝1689年第二次南巡盛况的历史图卷,共十二卷,总长213米。1690年,王应宋骏业之邀北上京师,率领弟子历时6年绘成这一鸿篇巨制,名动京师。该画是我国第一套以长卷形式表现皇帝巡游的历史长卷,画中所绘人物万余,牛、马、犬、羊等各类牲畜数千,更不要说江河山川、城池衙署、商铺街巷应有尽有。其中,第七卷由清宫散佚后曾藏于丹麦私人收藏家,20余年前转手为加拿大某收藏家,现藏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全卷纵67.8厘米,横2195厘米。卷首上的题签:“康熙南巡图第七卷,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二月。”前隔水题字(图1):
第七卷敬图:皇上自无锡县经浒墅关,驾莅苏州之阊门,见人民繁,街衢湫隘,特简仪从入城。缙绅士庶以及白叟黄童,无不感沐深恩,欢欣鼓舞,焚香结彩,夹道跽迎,虽幸往来驻跸得觐尧天,而爱戴之诚,倍深踊跃,恳留法从至再至三。一时擎浆献果,呼嵩颂德之情绘图难尽。此皆我皇上轸念吴民,蠲赋除租有加无已,浃洽于人心所致也。若夫虎丘一阜,万姓建亭纪盛,恭祝万寿,并施之毫素云。
本卷描绘了康熙皇帝经过惠山、锡山后即将到达无锡城区,经过浒墅关,进入苏州地界,沿途欢迎的人群络绎不绝,康熙皇帝在苏州阊门登岸。
第一卷,出警由京师永定门至南苑。表现康熙启跸京师的仪驾和卤簿,着力营造南巡队伍的庄严与浩大。
第二卷,由京畿至济南,仍然铺排南巡队伍,表现沿途民众跪迎。
第三卷,从济南府经泰安州致礼泰山,画卷并未表现康熙望祀泰山的盛况,而是采用虚写的手法,仅能远远看见康熙策马走在济南府城头。
第四卷,经红花铺人江南境。表现康熙皇帝于大堤上视察黄、淮水患,为实写。
第五卷,已佚,绘康熙驻跸扬州。
第六卷,从瓜州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绘康熙登金山远眺,因金山在画卷上较小,康熙更是纤小,亦为虚写。
第七卷,无锡苏州,绘康熙在苏州阊门弃舟登岸,御舟中的康熙虽小,但整个迎圣场景的盛大仍为实写。
第八卷,已佚,绘康熙驻跸杭州。
第九卷,渡钱塘江抵绍兴府,躬祀禹陵。画稿本来绘康熙在禹陵前弃舟登岸的盛况,正本则改为在禹陵前接见跪谒的民众,显示康熙的亲民形象。
第十卷,从浙江回銮幸江宁府,虽然康熙在南京拜谒了明孝陵,对于安抚明遗民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但《康熙南巡图》选择了康熙帝出现在校场阅兵现场,在前朝的龙兴之地,明遗民心系之地进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其用意何其明显。为实写。
第十一卷,从江宁府燕子矶乘舟泛江,表现康熙于长江阅舟之上,为虚写。南京是南巡重要的一站,因此画家不惜两卷来铺排城市的繁荣,山川的秀美,大江之壮阔。
第十二卷,典礼告成回京入跸,再次呈现了入跸盛大的仪驾和卤簿,康熙乘轿入城,为实写。此卷一反其他十一卷按人物活动行进方向从右向左排布的构图形式,而是从左向右进行布置,从第一卷开始的永定门始,至云雾萦绕的太和殿止,从而与第一卷形成一个闭合的空间。
虽有两卷散佚,但从现存画卷来看,每卷的描绘都以康熙的政务活动有关,刻意回避了他在南巡过程之中的游览胜景的场面,因此,康熙在苏州游览的万峰山和灵岩寺等都不在画面表现之列。
其次,万峰山和灵岩寺都是苏州的名胜,在离城较远的西郊,与第六卷表现的路线相距较远,不便于安排组织画面。
第七卷细节图